繁體中文簡體中文
 
TSPA
台北市
手機攝影-2012台北攝影節
 
類別:攝影聯展 發表日期:2013/03/18 13:53
鄧宇敦作品
陳況豪作品
鍾永和作品-廣東丹霞山 仙境
鍾永和作品-廣東丹霞山 仙境
鍾永和作品-宜蘭市 食慾
鍾永和作品-宜蘭市 食慾
鍾永和作品-海南島海口 夜色
鍾永和作品-海南島海口 夜色
鍾永和作品-山西太原
鍾永和作品-山西太原
林添福作品
林添福作品
林添福作品

「生活印相」手機攝影


也能拍出生命中的精采故事
◎唐健風

隨著科技的進步與網路時代之發展,現在的「攝影」已用更即時、即地的方式,擴散成為社群網絡、聯繫情感的主要媒介;許多人以隨身手機紀錄下自己的生活細節,以更真實的每個當下,捕捉了許多感人故事。

我們也可以發現,越來越多令人動容的影像被快速的分享,並引發共鳴與討論,其背後的作者都未必是所謂的專業攝影師;這些影像也許沒有高深的技巧或成熟的構圖,但是卻都能見到對生活中的敏銳觀察,以及對生命散發的人熱情;當然這也讓傳統攝影的意義與價值有了顯著的改變,藉由手機的拍照功能,大家都可以是生活的藝術家,彼此分享更多生命中的精采故事。
 
用「影像」記錄生活、寫日記,在這個數位化的科技時代已成為一種流行的趨於,手機所附帶的攝影功能也越來越強,無線電話–手機已經是一種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。人手一機更是普遍現象,尤其是智慧型手機的功能日新月異:即時的「圖片、影像」傳輸、分享、下載,就在瞬間完成。

然而,在影像氾濫的這個年代,照片也以洪水急流般地沖擊每個人的生活,過剩的影像垃圾,使得攝影作品平均的品質與價值相對貶低,更讓照片停留於平面感官的娛樂,少了具深刻的情感傳達。台灣「生活印相」手機攝影活動的舉辦,希望藉由手機所附帶的攝影功能,讓不是攝影家的你也能記錄身邊的故事、記錄台灣的美麗景象,為「圖像的生活時代」留下美麗的印記。
 
 
伸手隨興可即的影像
◎鐘永和

人在生活工作之外,大部分投注於自己喜好的休閒活動,尋訪生活週遭最有意思的觸角,追求心靈陶冶的美感藝術,因此有許多上班族,運用公餘之空檔,進行活絡生活的技藝接觸。生活之動靜、是來自周遭事物,無論您、我時時刻刻都在感受生活的凝鍊,環境、歲月的情景,在工作、休閒中不停地延續。
人們在生活當中發揮各自工作專長,浸於自己閒情雅興,構成了各自主的生活空間,人、事、物、景等種種現象,自然地展現生活動靜。美的紀錄是普羅大眾對週遭生活事物印象,當數位攝影科技普及,大家都能以影像紀錄成為視覺日記,生活就是觀察、閱讀、對話,到最後留下紀錄,這正是人類生活文化的保留。過去慣以文字書寫,現在無論是文字、影像紀錄,均蘊含了人文的記錄。攝影發明至今只有一百七十三年,成為多元化的視覺語言,攝影創作者透過其與眾不同的意念,營造出新的視覺印象。
 
尤其數位相機成熟普及,乃至手機輕便攝影功能,均引起人的影像好奇,週遭環境、生活事務繁雜,或多或少帶點給人思緒些為不解,攝影之視窗卻起了善門,開啟另一扇引人遐思視野。對熱衷生活紀錄者,那是另一片視覺的天堂,非一般攝影大眾的直覺,或玩家逼真的質感要求,手機攝影可以算是意料及想像的情趣攝影,也讓喜歡攝影的人進入另一種影像紀錄。
 
手機除了基本的通訊功能外,能隨心所欲的操作攝影而不易引人注意,無拘無束地隨時隨地行動,以手機輕鬆自在發現紀錄。忙碌的現代人,視手機為個人重要的資訊秘書,至於意外的發展出即時拍攝即時上傳網路的特色功能,無疑是受到普羅大眾如此愛載的最大因素了。
 
 
手機視界與生活印相
◎邱國峻
 
正因為日益精進的手機功能,我們終於進入了全民的微攝影時代。回顧過去攝影的發展,自從1886年,柯達公司創辦人,喬治.伊士曼(George Eastman)發明了小型照相機與捲式的感光底片之後,業餘攝影愛好人口便大量增加,拍照不再只限於有錢人或職業攝影師所專屬;也正因為攝影的普遍運用,在當時印刷與傳播技術的助長之下,刺激了平面影像的興盛,讓我們除了可以勾勒出世界的樣貌外,更能輕易地珍藏屬於自己的記憶。而後,數位攝影革命取代了繁瑣的沖片與洗相過程,攝影的門檻再度降低,拍照人口
更為普及。尤其是手機的照相功能,連結網路的傳輸,使得攝影跳脫紙張複製的侷限,讓影像更直接、迅速地滲入虛擬的網際世界;於是個人開始搭造起屬於自己的平台,建構出平行、交錯的社群空間;最後凝聚成相對於實體人際社會之外的影像網絡。值得慶幸的是,攝影經過漫長的演變,終於成為這個時代的主流,為大家所重視與應用;但令人憂慮的卻是:在如此影像氾濫的時代,讓人印象深刻甚至動容的照片卻未必有明顯的增加。究其原因,一方面或許是因為成像技術的簡化與工具的便利,反而讓大家拍照的角度或手法更雷同了;另一方面,當然也是因為在訊息流轉的網路世界中,總是讓人來不及深思熟慮就得及時傳檔、PO文,以免在「洗版」之後快速地被遺忘了。
 
如果說,過去的人拍照是為了努力捕捉生活中有意義的瞬間,那麼現今手機的攝影行為,便似乎是努力希望讓生活中的每一瞬間都變得有意義。只是這個「意義)如何能夠更具獨特性,而非只是一再重複類似的觀看方法;以新世代的手機創作為例,吳思僾所呈現的微觀世界「Pure」(圖一),便是以手機的即時性,捕捉瞬間出現的對比與組合,闡述接近劇場效果的寓言故事和生活感觸;而鄧宇敦的「時間之旅)(圖二),則以特別的角度和畫質處理,紀錄下生活周遭的光影變化,凸顯個人獨特的時空感。同樣以日常所見的建築物為題材,陳況豪的「雨景」(圖三),更是將熟悉的空間,扭曲成深具繪畫風格的趣味性;特別的是,此一影像的變形,並非來自手機內建或下載的濾鏡功能,而是透過玻璃窗所觀察到的的雨中「特效」。現今的手機,確實讓許多人對生活燃起了觀光凝視般的拍照熱情,藉著手機影像,分享自己的經驗與心情。然而,作為一個生活的觀光者,與其只是走馬看花地瀏覽每一天,是否有可能借助攝影的關注方式,跳脫生活的制約,開啓創意的想像,在個人的深度之旅中,捕捉更多感動呢?
 
 
隨著科技進步與網路時代發展,現在攝影以更即時、即地的方式,擴大生活資訊社群網絡,情感聯繫的主要媒介;許多人隨身用手機作紀錄,留下自己生活動靜,以更真實的每個當下,捕捉許多歲月感人的故事。手機的用途其一些特殊功能外,就是能隨心所欲的在手上操作,特質不引人注意、無拘無束地拍攝,特性更讓人無時無刻、隨時隨地行動,拿起手機自由自在發現紀錄。忙碌的現代人,視手機為個人重要的資訊秘書,舉凡與生活相關訊息,居家使用電腦,在外移動便由手機來代勞,手機也成名符其實的行動秘書,生活觸角的人文紀錄。
 
 

時間:2012/12/22星期六,下午2點
地點:台北市八德一路華山中4B2樓演講廳

發表時間::2012/12/22  發表地點:台北市華山中4B2樓演講廳


 

目前無留言

檔案上傳│中央氣象局Yahoo奇摩GoogleYam天空Pchome中國國家氣象中心新浪搜狐百度Google116賽鴿

回首頁關於我們Alexa│M-W 線上人數:88888 今日人數:888355 瀏覽總數: 14083595
客服電話:04-2312 3331 客服傳真:04-2312 9568 E-mail信箱
版權所有 Copyright © 116FOTO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 2010.6 改版